天才一秒记住【松叶林小说】地址:https://www.songyelin.com
一个国家如果发现外国商品价格很高,就可以把本国商品大量输出,从而导致本国商品出现匮乏,其程度比外国商品无法满足需求还严重,于是,该国就会完全禁止进口。
现在瑞典节俭法的精神[260]正在于此。
这种节俭法是史无前例的,完全适合君主政体。
总之,相对简朴很容易把穷困的国家摧毁,这样的国家因此也越需要相对节俭法。
相对奢侈则很容易使富有的国家变得更加富有,所以这样的国家应该防止制定相对简朴法。
在此我只谈了相对简朴,对此的进一步论述,将在本书谈论商业的章节中进行[261]。
第六节奢侈与中国
一些国家基于一些特殊因素,需要制定节俭法。
人口会因为气候因素而增多,但是,从其他方面来讲,这众多人口的生活技能却会变得很不靠谱。
所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所有的公民都从事农业。
在这些国家中,节俭法应该更加严谨,而奢侈具有危险性。
所以,明确了人口数量与生存难易之间的关系后,才能知道奢侈应该鼓励还是禁止。
英国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制造时尚用品的工艺,正是因为他们土地产出的谷物,早已超出了养活那些提供食物和衣物的人的需要,这也正是奢侈产生的原动力。
在法国,人们完全不用害怕奢侈,因为,产出的小麦足够农夫和从事制造业的人食用,而且对外贸易可以进行很多生活必需品与时尚用品的交易。
中国却与此截然不同,中国的妇女有着很强的生育能力,人口繁衍得特别快,从而导致食物匮乏,不管怎样努力去开垦土地,居民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中国与其他共和国相同的是[262],需要勤劳与节俭的精神。
奢侈是危险的,必须离专供享受的工艺远远的,而必须投入到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工艺之中。
中国历代皇帝在圣旨中所要表达的精神正是如此。
唐朝一位皇帝曾下了一道圣旨:“我们的先祖认为,帝国内的一些人会因为一些男人不耕种、一些女人不织布而忍饥挨饿……”
他依据这个原则而命令拆除很多佛寺[263]。
在第二十一朝第三位皇帝[264]统治时期,有人向皇上贡奉宝石。
但他却命令将挖出这些宝石的矿山关闭了,因为这种东西百姓既不能吃又不能穿,他不愿意因为这样的东西而役使人民。
建文帝说[265]:“一些百姓被逼无奈卖掉的儿女都穿着绣花鞋,可见我们是多么奢侈。”
一个人穿衣,需要一大群人为他做;十个人吃饭,却让一个人耕种。
这根本不是让许多人不缺衣少食的手段,不是吗?
第七节中国的奢侈会带来严重的恶果
在历史上,中国曾有过二十一次改朝换代,并经历了数不胜数的大小不一的动乱冲突,换句话说,中国历经二十二个朝代。
刚开始的那三个朝代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因为他们治理国家颇有策略,而且疆域不算广,跟后来的朝代不同。
总体来说,所有朝代都有一个不错的开端。
中国需要美德、慎重和警惕,但是各个朝代在临近覆灭时这些东西就都消失了,虽然在初建时它们的确都存在。
每一个开国皇帝都深深地体会到美德的良好作用,以及奢侈的极大危害,所以当他们饱受军马劳顿之苦,最终推翻一个只知享受糜烂生活的皇朝后,必然会对美德倍加珍惜,极为畏惧奢侈。
然而,历经三四个皇帝后,后继者们就逐渐变得奢侈、腐化、懒惰,开始沉溺于安逸享乐之中,整日深居皇宫,精神不济,寿命也慢慢缩短;皇室逐渐衰弱,大臣擅自专权,宦官受到宠幸,而且全是年幼的孩童登上皇帝宝座。
于是,皇宫中养着一大帮好吃懒做之人,辛苦劳动的人们被他们弄得一贫如洗,皇宫变成了国家的敌人。
有人篡谋皇位,就杀死皇帝,或是把皇帝赶下台,自己登基,重新建立新的朝代。
三四个皇帝之后,新朝代的皇帝又幽闭深宫……
第八节公众的气节操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