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叶林小说

第40章(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松叶林小说】地址:https://www.songyelin.com

而安史之乱本是唐王朝咎由自取,所谓&ldo;中兴&rdo;之事本不值得歌颂,(元结)不但撰文歌颂,还把它刻在山崖上,那样做真是太浅陋了。

清照诗中第三种不同凡响的&ldo;史识&rdo;是,她认为平叛的成功,不只是哪一位将帅的雄才大略,而主要是因为主帅郭子仪和李光弼之间,不是互相猜忌,而是劲往一处使。

如果象姚崇和张说那样相互猜疑、算计,工于心计,自己也难免不落入别人的圈套。

她第一首诗的最后两句&ldo;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rdo;,系清照根据郑处诲《明皇杂录》概括的这样一段故事‐‐姚崇临终前对儿子说:张说与己不和,又为人奢侈。

作为同僚,我死后他必来相吊,你们就将我平生的珍宝陈列出来,如果他不加顾视,便凶多吉少;如果他盯住这些宝物,就赶紧把这些东西送给他,并请他给我作神道碑文。

他作的碑文一送来,你们一面速奏朝廷,一面立即刻石。

待他张说几天之后省悟过来,事已迟了。

姚崇死后,张说前往吊唁时,果然对姚家所陈之物再三顾视。

姚子遂按其父所嘱办理。

张在为姚所写的神道碑文中,对其功德备加称颂。

不几日,张果然差人诣姚家,以措词欠周为由,要将碑文取回修改。

姚子便陪来人观看已经刻石的碑文,并说此文已上奏朝廷。

听了使者的回话,张说才知道自己又被姚崇算计了。

清照诗中所隐括的这段故事,既不见于正史,也与史实不符。

想必她是有感于朝臣间的相互倾轧,当时她本人虽尚未受到党争株连,但其&ldo;前辈&rdo;文友如晁补之,张耒等,早已被作为追随苏轼反对变法的旧党吃尽了昔头;她的外祖父家也是常常被人算计的。

清照的这两首诗实际是浑然一体,讲的是一回事,不仅其&ldo;史识&rdo;可嘉,诗艺亦很高,几无一句不体现出诗人卓越的见解和凝炼的笔力。

如第二首的最后一句&ldo;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rdo;,乍一看只是一句出自野史的闲话,实际却包含着很微妙的历史内容。

它说的是宦官高力士,玄宗时他权力极大,四方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

肃宗作太子时,曾以兄礼事之。

外将内相如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等也都曾与他串通一气。

安史之乱时,他扈从玄宗入川,又扈从回到长安,功劳不可谓不大。

但随着玄宗的失势,他竟被放遂到遥远的巫州。

在那里他看到园落中生长的荠菜,当地人不知能吃,遂生身世之叹,口吟道:&ldo;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rdo;1。

等到宝应元年(762年),遇赦回到长安时,玄宗父子相继去世,这个七十九岁的老家奴也痛哭而卒。

清照诗的极为可取之处是,她把皇室内部的最高权力之争,通过高力士的身世变迁,表现得既含蓄又尽致。

一个只有十七岁的少女,她不仅比&ldo;前辈&rdo;、&ldo;士大夫&rdo;更具&ldo;史才&rdo;、&ldo;史识&rdo;,也更具&ldo;史德&rdo;。

把她的这两首《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称为不让&ldo;须盾&rdo;的少年成名之作,当比周煇所云&ldo;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rdo;2和陈宏绪所云:&ldo;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rdo;1,更通俗、切实一点,也当更符合今天读者的口味。

(二)

以古鉴今的&ldo;惊人&rdo;篇章由于传主别具&ldo;史识&rdo;,披阅广博,对历代兴废,人事掌故烂熟于心,所以她的现存十多首诗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咏史的成分。

标题作《咏史》

的&ldo;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稽中散,至死薄殷周&rdo;固属&ldo;咏史&rdo;之什,那么涉及项羽和王导、刘琨的章句,又何尝不是&ldo;咏史&rdo;。

传主对她的诗和对她的词一样,都很自信。

在其《词论》中虽未言传,但可以意会的是,她认为自己的词作不管在声律方面,还是在题材内容或表现手法&ldo;铺叙&rdo;、&ldo;典重&rdo;等方面,均无可挑剔,而对于其诗更自谓&ldo;学诗谩有惊人句&rdo;!又岂止是&ldo;惊人句&rdo;,&ldo;惊人&rdo;的篇章也不乏其例,而最有代表性的是《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西游之猪圣最强弃少茶味恋爱日常甜心来袭:大叔,结婚吧首席萌宝买一送一宝贝衣依天威神将开局十倍收益大漫画我能升级避难所最强近身保镖末日边缘超牛女婿斗罗之开局苟到满级鹤梳翎麻衣鬼算快穿之盛世亦倾宗师宝典军少独宠惹火妻末世之批发救世主末世机甲:开局签到错选充电宝夏极皇子看了两年佛经末世庄园主萌货小孟婆将军,你手下又被策反了!